中华食品--筑起食品安全五道防线
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假牛肉……近年来,时不时就会见诸报端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出了问题,究竟是谁的责任,又应当怎样解决?近日,带着这些疑惑,《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微生物所研究员、广东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监督员杨小兵。 《科学时报》:民以食为天,食品出了问题,许多人指责社会道德已经沦落到对人民生命安全置若罔闻的程度,您如何看待这个消极现象? 杨小兵:当前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违法成本小、利益大,导致制假者胆敢以身试法。二是监管者不知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事件,只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奔命,甚至有些部门不惜掩盖真相以求免责。 《科学时报》:现在的专项整顿治理活动有效吗? 杨小兵:比如近期开展的整顿151种添加剂的活动,只能针对151种添加剂检测,却无法阻止其他毒物的添加,只会增加食品的检验成本,结果很可能是无奈的行政作为和对企业的折腾。而由于食品安全影响面广,事关国计民生,又由于法不责众,结果往往只能杀鸡儆猴,无法杜绝。 现存的问责制度虽有,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中华食品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不可能充分掌握企业的具体生产行为。二是质监部门仅对国家标准范围内的指标实施监管,对标准之外的情况无能为力。三是生产企业在缺乏公平监管的竞争环境下,劣质淘汰优质成为行业发展的隐患。 《科学时报》:整顿行动“不给力”反映出什么问题? 杨小兵:食品危害事件大范围、大规模的爆发,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已不是发动几次整顿运动、惩处几个典型案例甚至改换管理机构所能抑制的,它是现有食品安全体系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集中表现,显示一些计划体制的管理方式对市场体制下经济活动的不适应性。 《科学时报》: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杨小兵:是标准滞后,相当部分标准的内容存在互相引用,延用原有数据的情况。例如保留停产多年的六六六、滴滴涕限值的问题。部分承担标准制修订任务的机构与产业脱节,标准内容未能反映产业现存的主要问题,已经大量采用的新方法未得到监管。标准的制修订经费少,长期缺乏以科技进步为依据的创新,未能反映出社会发展对食品安全的新要求。 第二,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虽有划分,但交叉重叠现象仍较多,存在多头管理或互相推诿的情况。卫生、农业、质监部门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保藏、销售过程各有长短,监管上存在如何协调的问题。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管理方式和临时性严管措施,容易造成治标不治本、反复发作的困局。 第三,奖罚制度的公正性和可行性也做得不够。质量安全认证和评优活动必须以公正的检验方法、客观的检测数据为依据,不应采取主观判断和形式主义等无第三方数据认证的做法。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要准确到位,力度恰当,而不应以保护经济为借口,以抓替罪羊为手段,以平息民愤为目的。 《科学时报》:那么应如何规范有关的行为呢? 杨小兵:食品安全管理当前可能的突破口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动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衡中华食品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对政府的政策法规并非都能准确把握,管理部门又难以及时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不法动向。而行业协会汇集了企业、质检、监管、科研等机构的代表,可充分发挥沟通协调的作用。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存在因逐利而犯险、因竞争而豪赌的冲动,而行业协会代表了大多数企业的共同利益,有强烈的动机维护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行业协会在标准的制修订、企业与产品评优乃至维护产销平稳和市场价格稳定等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和天赋,政府应当授予其更大的职责权限。行业协会可在新技术的研制与推广、高素质从业者的培养、培训企业守法贯标、宣传引导正确消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食品安全工程的实施和革新。 政府机构代表参与行业协会管理对行业协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政府在其中可起到监督、指导、规范行业协会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